早早遏制中国,到底可能吗?

【文/ 约翰·伊肯贝里 约翰·米尔斯海默 译/ 观察者网 常宜】

自由主义者真正的赌注

约翰·伊肯贝里

大多数观察人士都同意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的观点,即自由派对中国下的赌注赌输了(“不可避免的竞争”,2021年11月/12月)。米尔斯海默更进一步指出,美国与中国的交往战略是其最严重的外交政策灾难之一,而另一种战略——遏制战略——起码能阻止或至少推迟中国成为威胁。

米尔斯海默没有想到的是,美国在冷战后为了加强以其为首的自由国际秩序基础,采取了很广泛的方针,美国对中国的政策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这一战略带来的好处远大于其代价。

在悠久而传统的秩序建立的基础上,美国推动国际体系朝着与其利益和价值观广泛一致的方向发展,促进建立自由民主的规则和机构,扩大与欧洲和东亚盟国的安全合作,并建立国际联盟,以应对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

一旦中国开始崛起,放弃这一战略将使美国不仅在全球,而且在对抗中国方面处于极其糟糕的境地。在米尔斯海默的世界里,美国的盟友和伙伴会变得更少。在不那么稳定和繁荣的全球秩序中,它将面对一个充满敌意和不满的中国——因此也更缺乏能力来建立应对21世纪的问题所需的合作关系。

自由秩序的胜利

随着苏联解体,有潜力取代美国所主导的自由秩序的最后一个大国突然消失,各国纷纷吵嚷着加入自由世界。民主国家的比例增加了一倍多,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到30%上升到21世纪头十年的近60%。北约和欧盟的成员范围扩大了。区域自由贸易协定激增,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美国领导着一个不断扩大的全球体系,这个体系正在创造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多的财富、安全和社会公正的曙光。这是自由派的最大赌注,也是世界历史性的胜利。美国官员显然希望中国成为这一不断扩大的秩序的利益攸关方,但这从来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目标是建立一个由美国及其盟友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

米尔斯海默所提供的用来对抗中国的现实主义指南,根本没有看到、解释或认可这一成就。当冷战结束时,米尔斯海默和其他主要的现实主义者认为,美国领导的联盟体系将要瓦解。

“苏联的威胁提供了维系北约的粘合剂,”米尔斯海默在1990年的《大西洋月刊》中评论道,“如果没有这种进攻性的威胁,美国很可能放弃欧洲大陆;它领导了四十年的防御联盟很可能会解体,结束维持欧洲45年和平的两极秩序。”但在欧洲和东亚,情况恰恰相反。苏联的威胁消失了,美国的同盟体系却依然存在,自由民主国家之间的团结也加深了。

冷战结束30年之后,包括米尔斯海默在内的许多现实主义者再次对美国的联盟提出质疑,并打着“离岸制衡”的旗号,主张减少美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安全保障。在他们看来,华盛顿应该专注于保卫西半球,同时在保护欧洲和东亚盟友方面要发挥更有限的、后备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