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月平均起薪5825元,冲上热搜
本篇文章约1598字,阅读需要4分钟
1月5日上午,一条“本科毕业月平均起薪5825元”的话题冲上热搜,引起广泛讨论和关注。
据《光明日报》发布北京大学“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相关结果数据。课题组于2021年6月起对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样本包括我国东、中、西部地区19个省份的34所高校,样本量超过2万人。部分结果如下:学历越高收入越多。2021年博士、硕士、本科、专科的月起薪算数平均值分别为14823元、10113元、5825元、3910元;中位数分别为15000元、9000元、5000元、3500元。
对于本科毕业工资起薪5825元,有网友感慨自己刚毕业那会的工资,严重拖后腿;也有网友称自己拿的比这个数值还多。
那么2021年四季度,整体的招聘薪酬水平如何呢?哪些城市薪酬涨幅较大?
38城平均招聘月薪首次破万
据智联招聘1月5日发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展示国内38个核心城市企业的招聘薪酬水平。报告显示,2021年第四季度全国38个核心城市平均薪酬首次破万,达到10111元/月,环比上涨3.8%,较去年同期的8923元/月高出13.3%。
报告分析,2021年以来,38城企业平均招聘薪酬逐季稳步上涨,这一定程度反映出,相对于大规模招聘,企业越来越倾向于高薪聘请少量优秀人才,减少边际人工成本。
相较于平均薪酬,中位数更加可以体现招聘薪酬的集中度,更方便求职者和企业了解真实的岗位薪酬。第四季度招聘薪酬中位数为8001元/月,相较于上季度环比增长6.6%。众数为5001元/月,与上季度薪酬众数持平。
在智联招聘监测的全国38个核心城市中,招聘月薪破万的城市从上季度的7个增加至本季度的9个。总体来看,北京上海两地的月薪仍然处于第一梯队,分别达13412元/月和13195元/月。
近年来,随着京沪转型升级不断深入,新兴产业、高新产业等快速发展,高收入行业从业人员进一步集聚。其中,北京的高新产业发展在全国领跑。2020年,北京全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高达28750家,比排名第二的深圳多出1万多家。
京沪两地也是我国总部经济最为突出的两个城市。北京坐拥大批央企总部、大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同时也有大批在北京成长起来的大型民企总部和从外埠迁入北京的企业总部。
上海的大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总部经济国际化水平最高。近年来,江浙、福建、安徽等地的不少大型企业总部也迁入上海。同时,上海拥有上交所等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高薪岗位多,吸引了大量人才集聚。
苏州、宁波两座城市新晋为万元月薪城市
深圳、杭州分别以12606元/月、11462元/月的薪酬位列第3、4位。北上深杭四座城市均环比上涨超过4.0%,其中深圳第四季度月薪环比上涨5.3%,具备较高人才吸引力。
此外,四季度苏州、宁波两座城市新晋为万元月薪城市。其中,苏州市月薪以环比上涨7.3%的速度超越珠海位列第七。
在长三角龙头城市上海的带动下,苏州等周边城市的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截至2021年7月22日科创板开闸两年之际,苏州贡献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已达33家,占科创板企业的11%,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中位列第三。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近年来苏州的产业转型升级在地级市里面是做得最好的,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也比较好,生物制药、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十分突出。
总体来说,38个核心城市中,大部分重点监测城市的薪酬水平较上季度增长,新一线城市薪酬水平涨幅较大,成都、长沙薪酬水平的环比增速超过了5.0%。
行业方面,四季度信托/担保/拍卖/典当行业超过基金/证券/期贷/投资行业以12826元/月的薪资重回榜首,能源/矿产/采掘/冶炼(12081元/月)环比上涨12.8%,跃居第4位。今年国内能源紧缺、能源价格上涨的局势带动行业招聘薪酬水涨船高。
来源:第一财经
编辑:朱孟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