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最后的倔强:认错但没道歉,认怂但没完全认输

前段时间,立陶宛宣布允许台当局以“台湾”为名义,再设立“代表处”,公然违背一中原则,导致了一系列的外交问题。

外媒不断报道“中国海关把立陶宛从报关系统中清除”、“中方施压跨国企业”等消息,立陶宛企业也连连叫苦。

立陶宛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

多家立陶宛啤酒厂商声称大陆企业开始停止与他们的合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时候,台当局为了展现“友好”的态度,与一众绿媒齐齐上阵,呼吁台湾民众“买爆立陶宛啤酒”。

1月3日,还有台媒爆料称,除了啤酒之外,台湾烟酒公司又“接盘”了一批立陶宛生产的深色朗姆酒。这批朗姆酒去年12月因“被大陆拒收”漂流海上,总计2万多瓶。台湾烟酒公司已经请印刷厂赶工制作中文标签及纸盒包装,最快预计1月底开卖。

这种事也不是头一回发生了。

此前大陆因为在台湾水果中发现虫害而拒收台湾水果的时候,台当局就呼吁民众“吃爆菠萝”、“吃爆莲雾”、“吃爆释迦果”;在澳大利亚因为插嘴台海问题而对华贸易受挫的时候,台当局又呼吁民众购买澳大利亚产的红酒,蔡英文甚至表示要让澳大利亚“感受到温暖”。

频繁地拿民众的胃搞“外交”,早已招致岛内反感。

这次为立陶宛酒品买单,又引起台湾民众一阵吐槽,说台当局这是在“收垃圾”,还有不少人质疑,立陶宛明明是在为美国做马前卒,为什么美国不买立陶宛的酒,要花台湾民众的税金。